熱門文章

想健康長壽,做好這三方面足矣!

我喜歡此文章,請分享

加入好友,隨時分享有用經驗!

Views

1

養生名篇《上古天真論》中所蘊含的心理學思想。文中“形與神俱”是指心身同時健康。

生命是形神合一的統一整體,“形”是生命的物質基礎,“神”是生命的精神主宰,只有二者同時具備,且協調統一,才能構成了人這一生命整體。
“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”、“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”說明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前提。
“神”的狀態決定了個體健康的成敗。“精神內守”就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狀態不斷進行自我鍛鍊、自我調控,淡泊平和,心胸開闊,不為名利物慾所累,氣血調和順暢,精神飽滿,病邪則無處得生。

clip_image001

今天,河南省中醫院(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)李鮮教授從三方面論述:

1.客觀環境一致性 個體的所作所為需要適應所生活的環境,才能使心理活動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性。 “其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”,這裡的所謂“道”“陰陽”“術數”,可以理解為事物發展的客觀現實、科學規律。
這裡要求我們要尊重客觀現實、科學規律,這樣才能做到在氣候、季節變更時,及時調整衣物,以避寒暑;在自然災害面前做好預防和避難工作;在一些偽科學的狂轟濫炸下保持科學平和的心態,而不是人云亦云,喪失了客觀判斷。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現代意義上的“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”。
有了對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,才能指導實踐健康的行為模式,建立良好的習慣:
“食飲有節”是指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、合理控制飲食,而不要過分地追求味覺上的刺激、口欲上的滿。
“起居有常”是指生活作息要規律,按時起居,才能保證精力充沛。
“妄作勞”是指在生活工作中,不斷追求名利,無暇調整自己的內心,導致心理失衡和職業病的發生,甚至出現“自殺”和“過勞死”,產生此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做到。“心安而不懼”,正是因為內心安全感不足,才產生了恐懼,為了緩解恐懼,只能不停地追求外在的成功,驅動自己不斷地“妄作勞”。

2.心理特徵穩定性 心理健康的基礎是有健康穩定的人格。“心安而不懼”是指只有建立內心的安全感,人格才能獨立,才能成為心理學意義上的健康獨立的人,這樣才可以做到 “心安而不懼”“高下不相慕”,而達到“以自得為功”。
3.社會功能完整性 人是社會群居性動物,社會功能是評定心理健康的客觀指標。 “各從其欲,皆得所願。故美其食,任其服,樂其俗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日樸。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,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”。
指的是個體的社會地位有高低、個人能力有差異、所處的環境有不同,但是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態,遵從自己的理想,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。
無論是在吃、穿、住、行各個方面,都能夠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狀態,而不是羨慕或妒忌他人。
一個內心獨立健康,有足夠安全感的人,既能適當地滿足自己的各種慾望,但又不會被慾望所累,不會被各種利益所誘惑。

只有內心安全感不足,人格不獨立,自我認可度低的人,才會僅僅以外在的金錢、地位來衡量自己的價值。
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現,“恬淡虛無”“志閒而少欲”,適當地控制慾望,不要讓自己的慾望不斷膨脹,而成為慾望的奴隸。
綜上所述,想要獲得長久的健康,要以良好的飲食、作息習慣作為基礎,以調養人之“形”,以積極、樂觀、獨立的心態去適應周圍的自然和社會環境,將自己融合到社會中去,以塑造人之“神”,二者兼備以實現“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”的健康目標。

專家介紹

clip_image002

李鮮教授(左一)和她的研究生學生 李鮮 主任中醫師、教授、碩士研究生導師,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,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,河南省中醫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,河南省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,中國民族醫藥學會 常務理事,全國首批肝膽病諮詢專家,河南省保健會診專家,鄭州市中西醫結合肝病委員會常委,河南省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常委,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專家人才,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,《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》編委,《中醫藥學報》編委。主研課題6項,撰寫發表30餘篇論文、5部醫學專著。

加入LINE勵志圖片

喜歡這篇文章,請點👉讚!

加入LINE好友,隨時分享有用經驗

Copyright © 2018 · 鄉民讚爆 · 重要聲明